這幾天溫度稍微回暖,大概4~14度左右,白天的時候也有太陽
不過早上還是滿冷的,怎麼說呢?在公車站等車的時候,連用鼻子呼吸都會有白煙跑出來~
一群剛下車,要去上學的小朋友走過來,好像每個人都在吞雲吐霧一般,這景象即使在台灣的寒冬也不易見到
這學期語言班的課程選了兩門,但準備旁聽一些開給大學部的講堂課(Vorlesung),前幾天聽了行政法總論 德國憲法史 國家學總論 稅法總論,其中國家學總論最聽不懂,雖然老師長得慈眉善目,像慈祥的肯德基爺爺,我也很努力去抓講課的關鍵字,無奈還是不行~
行政法總論大概能聽到三成,這三成是在台灣行政法第一堂課也會提到的部分;後來發現這堂課跟我選的語言班課程衝堂,看來只能放棄了~
德國憲法史是比較能聽懂的課,已經買了教科書,打算繼續上下去;老師講話比較慢一點,所以能多聽懂一些句子,而且老師的想法跟我很合,歷史能幫助法律人深根在這片土地,而非停留在天空中高來高去~老師也提到德國法律系學生的困境,國考跟台灣一樣是很艱難的事情
這門課是開給大一新生上的,不知道還有沒有民法史 刑法史或訴訟法史之類的,我們的法律史現在好像改成大三才上,因為台灣法律史中有若干訴訟法的部分,三年級有上訴訟法會比較容易了解;但猛地一想,對中華民國憲法史好像沒甚麼印象...台灣法律史中,似乎只提到法系對台灣的影響,以及清治 日治時期關於各類法律的考據,中華民國這段就沒有仔細去談了~嗯,我們是法學後進國家,很多學門都在慢慢發展,希望法律史也會慢慢分枝散葉,至少最重要的中華民國憲法也能有一門憲法史的課吧~
稅法總論,在這邊總論也是要上一學期,各論就分很多了,所得稅法單科也是一學期;跟我們稅法各論全包的情況不太一樣~
研究在這邊不是一件頂方便的事情,學術在這邊還真是一種"高貴"的行業,
從表面意義來說,法學院的建築相當典雅
杜賓根法學院前也有兩座噴水池,廣場名稱也是Geschwister-Scholl-Platz,跟慕尼黑大學總部一樣,但慕尼黑大學大多了
典雅的建築,裡面的講堂也是很有"份量"的,門挑高且厚重,外圍環繞的一層層方形裝飾,更把門襯得高大,大禮堂旁邊的列柱是黑色的,配上鬱金香形的柱頭,天花板是圓拱挑高,白色,浮雕是希羅時代的運動圖;這邊的幾個講堂也都是挑高的空間,讓人覺得學術是一門多麼崇高的事情呀~
另外,杜賓根大學總圖與法圖都不能帶背包進去,甚至在一些研究中心(例如公法Seminar就專藏公法類的書籍,內部有桌椅可供自習與查資料,書不能借出,只可以拿出去印一下;這邊Seminar翻成研究中心比較妥適,不是討論課的意思)連筆電都不准帶;影印一張A4,0.04歐元,台幣約2元
所謂高貴,也是有研究成本所費不貲的意思呀XD